当前位置:234百科 > 文化 > 正文内容

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是什么内容 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基础知识

墙角数枝梅2023-03-02 20:40文化185

大家好,关于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是什么内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基础知识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如何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防患于未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保障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电网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基础工作还需要强化,管理还比较粗放,系统性管理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时有反复。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把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一、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较多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反映为:一是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包括电网结构、设备水平、仪器仪表、个人防护用品、生产环境、缺陷或隐患的隐蔽性等;二是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生产的标准、规程、流程、制度等;三是工作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外部环境、工作现场照明、有毒有害物等;四是员工素质,包括员工技能、安全意识、员工情绪与性格等。这些因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遇,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南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在继承和传承原来好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探索当代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2007年在系统内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在系统内进行试行,取得了一些经验,目前已在公司系统推广应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管理软实力, 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风险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事前控制和过程管理,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或降低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一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整个过程按照S E C P (系统建立的充分性、系统执行的完整性、执行与系统的一致性、执行的效果)四个环节进行,体系运行循环PDCA管理模式,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风险、以人为本、规范行为,注重安全生产过程分析,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坚持纠正与预防。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由9个单元、51个要素、159个管理节点和480条管理子标准组成。9个单元包括: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与事故管理、作业环境、生产用具、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能力要求与培训、检查与审核。9个单元指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管理要素指出了需要具体管理的工作,管理节点指出了要素的管理关键点或流程节点,子标准是各流程节点的工作要求或方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三、如何应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分析电网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就其原因,大多数事故主要是由员工的违章、麻痹和不负责的不安全行为造成,要保证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不仅仅电网设备的状态要良好,管理制度、规程要完善,还有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才是防不胜防的,而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又是复杂多变的。由此可见,人是扮演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或事故的主角。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中分析: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引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正是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为了控制风险,改变了以前的事后补救和救火式、运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体系的认识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变事后补救为事前控制,但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现在,南网公司推出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公司在总结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信息化”总体思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是一次活动,而是应用体系的管理方法规范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所以,必须统一思想,改变观念,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才能逐步形成风险管理的日常化和常态化。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并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积极组织培训、宣贯,按照管理工作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中层干部在整个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中层干部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体系建设的成败。只有得到中层干部的重视,才能发动班组长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并将体系文件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系建设工作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个部门、车间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反映中层干部重视与否。各单位、部门、岗位都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积极主动,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级人员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职责,明白自己该管什么、做什么、怎么管、怎么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符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三)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按照“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信息化”的思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需要各单位(部门)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各单位(部门)必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推广及运用,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将体系建设工作与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确保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完善的体系文件。目前系统的制度、标准较多,但不成体系,往往存在制度(标准)与制度(标准)之间缺乏衔接,流程出现脱节和运转不流畅,制度(标准)之间存在重复和漏洞,可操作性和完整性较差,必须根据体系要求重新梳理原有管理制度、标准,废除不适用的制度、标准,按照体系要求重新编制更贴近实际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流程节点间衔接更紧加密、时间节点控制更加合理的体系文件。

2、刚性执行体系文件。有了完善的体系文件,关键在于刚性执行,只有执行才能使体系文件真正落地,才能检验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才能逐步完善体系文件。否则再好的体系文件都是一堆废纸,无法达到管理目的。分析各种事故都存在严重违反规程、制度的行为,所以,必须强化各级干部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加强作业现场风险管控,强化体系文件的刚性执行,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逐级传递和落实到位,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在电力生产中,一是各级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体系文件,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正确理解体系文件后,才能贯彻落实下去,执行中才不会走样;二是抓好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他们是各项电力生产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指挥员和监督者,是生产一线和作业现场工作的实施和风险控制的关键和核心,风险管控措施要真正在工作中落实,关键在于工作负责人;三是抓好工作班成员的安全管理,充分发挥班员的主动性,班员是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者,是风险管控措施能否落实到工作中的关键执行人。

3、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一是根据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开展基准风险评估,对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道路、火灾和岗位进行危害辨识,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精髓就是对风险进行事前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二是要做好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和持续的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风险可控和在控。三是大力开展使用作业指导书力度,通过使用作业指导书,规范工作行为和控制作业中各种风险,提高员工技术业务水平和作业风险控制水平。四是强化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对电网、设备、人员、制度、流程等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消除员工安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在安全生产中表现出的就是习惯性违章,这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在我们的员工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是长期养成的思维和行为定式,要改变就非常困难。所以,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要让员工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只有员工提高了安全意识,做到自觉遵章,才能主动识别风险和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才会时时刻刻重视安全,方方面面注意安全,才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5、加大作业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养成自觉遵章的良好习惯。一是开展现场安全纠察和任务观察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各种不安全行为,通过不断的纠正,逐步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觉遵章意识。二是开展各种安全检查工作,通过安全检查,发现管理、设备、制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哪些

一、原材料、备品、备件

原材料、备品、备件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原材料、备品、备件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价,控制不合格的原材料、备品备件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对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更要进行风险评价,禁止盲目使用。

二、维修作业、工艺清理

维修作业、工艺清理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作业点的周围环境和作业点所在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危险性。同时要对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因作业引发的环境因素变化,产生新的危害因素,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三、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测、检验进行管理,加强特种设备的备品备件、使用材料质量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建立评价档案,提出控制预防措施。

四、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引发设备、设施事故原因不外乎五种:一是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安装时就存在缺陷;二是使用单位选型不当;三是操作人员操作使用不当;四是运行过程中出现磨蚀、疲劳、老化、腐蚀;五是维修缺陷。控制这些有害因素关键是要建立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和故障发生规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危险性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五、关键岗位

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是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可能性较大、危害后果较严重的工序,对该工序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意识和岗位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的风险管理。加强工序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制度。

六、发生变更

岗位人员变更常常是凭感觉、凭人际关系进行人员调动,很少从人员变动后可能造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变动风险分析,这样就容易产生因为人的失误而造成操作事故。变更安全风险管理应加强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人员变更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七、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根据工艺流程、物料特性和设备、设施条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安全知识、意识、习惯进行评价,建立人员评价分析资料,根据人员的个性和共性缺陷进行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预防操作事故。

八、安全知识、意识、习惯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因为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不良的安全习惯所产生的。安全知识、意识、习惯风险管理就是要如何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知识结构的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建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

九、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首先是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其危害程度,然后分析其危险有害因素,找出危害可能性较大的因素,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设施,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价档案。

十、切除(断开)安全应急、报警设备

安全应急、报警设备包括火灾信息报警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呼叫系统、紧急警报系统、消防设施、应急洗眼和冲洗器、自动联锁装置、ESD紧急停车系统等。有些企业仅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来控制这些设备,易造成安全事故。

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扩展资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

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简答题。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是风险管控的四种基本内容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四种形式。

1:风险回避

是指在完成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后,如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损失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2: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与方法。3: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4:风险保留也称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己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即指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损失风险,是其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

什么是风险管控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已经普遍把风险管理贯穿到整个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的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定中的过程。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培育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及时识别、管理和有效化解风险。更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 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要建立和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站在全行的高度,以全局视点审视体系建设,不能仅就风险管理而单一论之,重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要得到贯彻落实。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流程、内部控制程序和风险审计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一)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银行经营所处的宏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监管要求等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风险文化、风险战略、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人员培养等。一位美国的银行家说:“一个金融机构的管理常常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缺乏信用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而是因为它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出作用。”可见,风险管理环境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风险管理流程。所谓风险管理流程,是指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防范,以及贯穿其中的风险信息报告路径的管理全过程。虽然风险管理要保持与业务部门的独立性,但风险管理流程则必须建立在业务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和业务操作流程的有机结合。

(三)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全面性、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渗透到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覆盖。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控管理的核心部门,要保持相互独立,将内控评价结果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

(四)风险审计体系。风险审计的作用在于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进行后评价和持续改进,保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是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国际知名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启示

一是重视风险文化和组织架构建设。风险管理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是与该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密切相关的,而组织架构相似的银行却可能因为风险文化、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而使风险管理效果差异甚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风险文化和组织架构建设,二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是强调对员工的培训、培养。要建立员工业务培训和风险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业务水平,强调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之间的沟通与配合,确保开发的客户是银行所需要的。

三是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即在业务流程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进行风险的量化、分析和评价,发挥信息技术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使风险决策更具客观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