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百科 > 文化 > 正文内容

彩超查胆囊息肉是什么检查 彩超能查出胆囊息肉是哪种类型吗

墙角数枝梅2023-02-26 20:15文化15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彩超查胆囊息肉是什么检查,以及彩超能查出胆囊息肉是哪种类型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昨天体检时,医生告诉我是胆囊息肉,请问是怎么回事?严重吗?怎么办?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概述】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见下表: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病史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家族史、遗传史 无 无

发现过程 一般为体检发现 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 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 多发、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

症状 一般无症状 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

体征 Murphysis Syndrom(-) 有时Murphysis Syndrom(+)

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 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癌变系数 较高 较低

【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胆囊息肉临床特点

特点一: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典型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胆囊有息肉怎么办?

如果患者彩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需要鉴别患者是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还是腺瘤性的胆囊息肉。一般单发胆囊息肉多考虑腺瘤性息肉可能性大,如果是多发性的胆囊息肉,考虑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大。

但这只是临床经验判断,无法确诊,具体确诊需要手术后的病理检查予以诊断。如果患者查胆囊息肉及直径小于1cm,此时建议患者继续予以观察,每半年或者1年复查一次上腹部的彩超。

如果复查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此时建议患者积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且在手术之后将胆囊送至病理科行病理染色切片检查,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以及息肉有无其他病变的可能。

患者手术之后1周应适量进食鸡蛋、牛奶、瘦肉等油脂类食物,利于胆总管内胆汁排泄,避免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我有胆囊息肉,但是要做什么检查才能看出息肉的大小

一般腹部彩超就能看到息肉的大小的,因为有的时候比较小,如果医生不注意,都不容易察觉,所以,你在检查的时候,直接告诉医生,说自己有胆囊息肉,她/他就会比较认真的看。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哦~

胆囊息肉是什么意思

胆囊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者无蒂,多数为良性。病理上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都是通过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少数病人可有右上腹疼痛,呕吐,呕吐等。

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性,。直径常小于1厘米,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

少数胆囊息肉可以癌变,也可能就是早期的胆囊癌。如果发现胆囊息肉,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并注意随访。

如果小于1厘米,可以随访观察,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胆囊彩超,了解增大的情况。

如果有明显的增大,每年超过五毫米以上,就需要行胆囊切除,以免发生恶性病变。

胆息肉做什么检查

您好:

因为胆囊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可能的,所以需要定期检查胆囊彩超或者CT,主要是看胆囊息肉有没有明显的增大,如果明显增大的话,就需要及时手术切除了。

祝您健康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