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百科 > 娱乐 > 正文内容

诗圣是谁(诗佛是谁)

花开的声音2022-11-23 15:18娱乐18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诗圣是谁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诗佛是谁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圣是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古代有许多非常著名的诗人,当老师在教我们古诗文的时候,总会问我们,诗圣是谁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02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03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04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法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05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诗圣是谁?

诗圣是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

扩展资料: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都是谁??

诗圣是杜甫、诗仙是李白、诗魔是白居易、诗神是苏轼、诗狂是贺知章、诗佛是王维、诗鬼是李贺。

唐朝作为封建时期一个比较繁华的朝代,出现过不少流芳千古的古诗。唐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唐代以及宋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对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的文坛中人将这些文人中诗作最好的一群人分别称为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

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多次参加科考都没考上,后来得到贵人相助顺利当上官,但是在官场一直不得志,后来亲眼目睹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先后辗转多地躲避战乱,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李白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见证了唐朝的辉煌和没落。传世的《李太白集》中很多的诗作中有描写大唐繁荣场景的也有不少写自己人生状态的,在当时的文人界有很高的地位。

扩展资料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中国的诗圣是谁?

中国的诗圣是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圣是谁?

诗圣是杜甫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

诗佛是王维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死后得到诗佛的称号。

诗鬼是李贺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被称为诗鬼还有个原因是因为他生于790年,死于816年,死时年仅27岁。

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

1、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诗仙-李白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4、诗神-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5、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6、诗佛-王维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7、诗鬼-李贺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扩展资料: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